inner-banner

国际翻译学院阿拉伯语专业介绍

发布人:范秀慧

一、专业定位

        阿拉伯语专业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专业之一。阿拉伯语是国际交流中广泛使用的语言,阿拉伯语使用技能、阿拉伯语相关的文化知识是本专业基本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还应学习阿拉伯语所承载的大文科基础知识以及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方向的理论知识,提升跨文化实践能力,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国际翻译学院阿拉伯语系正式成立于2009年,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20年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目前阿语系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已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科阶段,致力于培养精通阿拉伯语及英语、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跨文化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语言、文学、翻译、区域研究以及新闻、国际商务、外交等跨学科领域输送拔尖研究人才。

        研究生阶段,突出“大文科基础、双外语能力、国际化培养”三大特征。主要培养通晓两到三门外语(阿拉伯语+英语+波斯语/土耳其语),熟悉对象国家/地区国情,胜任相关政治、经济、商务、外交、新闻传媒、跨文化教学与交流等领域的高端人才。

三、培养成效

        阿拉伯语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宽口径的人文视野、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双外语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思维,形成鲜明的“大文科、双外语、开放式”办学特色。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 具备优异的阿拉伯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阿拉伯语达到专业四级水平;

        2. 具备全面而系统的外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语言学、翻译、国别区域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知识体系,同时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文科知识结构(涵盖历史、宗教、政治、社会、哲学、教育、传媒等领域);

        3. 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具备第二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当于专业四级的第二外语水平;

        4. 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具备优异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5. 在外语语言文学专业或其他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储备,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此外,本专业大三学生还将有机会以交换生、公派留学的身份赴阿拉伯国家名校留学,形成了鲜明的“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特色。

四、主要课程设置

        1.专业基础课:基础阿拉伯语 I-IV、阿拉伯语听说I- II。

        2.专业核心课:阿拉伯语语法I- II、阿拉伯语听说III-IV、高级阿拉伯语 I- II、阿拉伯语泛读I- II、阿拉伯语高级口译。

        3.专业提升课:阿拉伯国家概况、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原版影片赏析、阿拉伯语新闻阅读、阿拉伯语新闻阅读、阿拉伯语当代小说赏析、阿拉伯语演讲、阿拉伯语方言、中国国情与文化(阿拉伯语开设)、阿拉伯语经贸文选、中东政治与区域组织(多语种开设)、阿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专门用途阿拉伯语、阿拉伯文学史、中阿关系简史。

五、师资队伍

        阿拉伯语专业秉承“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已拥有教师8人,博士学历高达90%,且均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1人,外教2人。本专业师资力量颇为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教师的研究方向包括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政治、经济、宗教、国别和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在传统方向和新兴交叉方向上都取得了大量前沿成果。

六、教学条件

        国际翻译学院教学资源丰富,语音室、连传室、同传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