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banner

讲座回顾 | 国际翻译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东亚名师讲堂”第三讲——北大王丹教授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人:李嘉妮

12月20日上午,国际翻译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东亚名师课堂”第三讲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系主任、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王丹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韩国语与韩国语教育》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朝鲜语系系主任兼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宇副教授主持,来自东亚研究中心、朝鲜语系的近80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讲座伊始,国际翻译学院常晨光院长致欢迎辞。常晨光院长对王丹教授的受邀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外国语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翻译学院的办学特色,表达了今后同北大外院共同推进国别区域研究的期望。同时,常院长还对我院朝鲜语系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和谐团结的氛围予以了肯定。王丹教授对常晨光院长的欢迎表示感谢,期待两院今后加强合作交流,并对刘宇系主任过去10余年投身朝鲜语学科建设的热忱与付出的辛劳表示高度赞赏。

 

王丹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韩国语的分布与所属系统、韩文的创制与韩国文字的特点、韩国语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四个部分展开。首先,王教授介绍了韩国语在世界语言版图中的地位,并追溯了学界关于韩国语所属系统的学理性讨论。接着王教授从韩国语学史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古代韩国人解决言文不一致问题的方法、韩文创制的历史及其原理,同时总结了国际学界关于韩文科学性与独创性的观点。随后,王教授又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韩国语的特点,她结合韩、汉、英等语言的差异,清晰地梳理了韩国语的特性以及与其他语言的共性。同时,王教授还介绍了韩国语语言学的研究体系与研究领域。最后,王教授结合北京大学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的办学历史和众多珍贵的一手史料,如数家珍地深情回顾了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从1945年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韩国语科成立,到1949年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合并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再到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国(朝鲜)语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迅速发展,中国的韩国(朝鲜)语教育经历了70余年坎坷而又厚重的历史。王教授对目前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的发展现状表示欣慰,并对今后要实现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移提出了希望。

 

王丹教授多年深耕于韩国语语言学和韩国语教育的研究,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教材编写,对韩国语的语言特点与教学规律的把握十分到位。全场讲座系统而又不失具体、全面而又不乏深度,给人以庖丁解牛、如沐春风之感。讲座最后,王丹教授还热情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北京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情况,并勉励同学们增强专业认同、夯实基础、努力升学深造,充分发挥韩国(朝鲜)语专业人才的优势,为服务国家对外交往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