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调研 | 研究院副院长梁育填教授团队赴中老泰经济走廊调研
2024年8月19日至8月28日,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梁育填教授带队赴云南省、老挝、泰国,开展为期十天的中老泰经济走廊调研活动。梁育填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区域国别地理、“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南亚海外投资等领域研究,此次调研聚焦中老铁路及中老泰“三国三园”深化合作的背景,团队成员发挥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优势,注重中老泰三国的区域差异,实地考察中老泰经济走廊的发展基础与前景,重点关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产业园区、中资企业等,以期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8月19日至21日,调研团队在中老铁路国内段所在的云南省进行调研,走访云南省多家企业、产业园区与政府机构,重点考察中老共建园区的发展现状与中老铁路运营情况。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作为中老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是中老泰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8月19日,调研团队与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座谈。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投资平台,与老挝万象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研究团队详细介绍开发区的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建设进展、项目优势、生产要素价格、优惠政策及服务支持等相关情况。调研团队就园区未来招商引资方向、现存管理运营瓶颈等问题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
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中老两国跨境合作的另一重要载体。8月21日下午,调研团队乘坐中老铁路抵达国内段终点磨憨站,考察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中方园区。调研团队对围网区内的国际商贸服务区、国际产能合作区及磨憨口岸、磨憨铁路智慧口岸开展调研,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对外开放和跨境合作促进局、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的讲解交流中,充分了解磨憨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规划。
8月22日上午,调研团队经磨憨口岸进入老挝境内,考察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磨丁经济特区。老挝磨丁经济特区开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以特区历史沿革为引入,结合中老铁路建设路线,详细介绍特区当前的建设成果、招商优势。调研团队就磨丁特区未来产业规划布局、合作模式、中老铁路的货物运输及通关等问题与企业展开深入探讨。
中老铁路不仅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也为沿线民众带来生活福祉。8月22日下午,调研团队从磨丁站登上中老铁路老挝段列车,历时3小时抵达老挝首都万象。列车沿途经过孟赛站、琅勃拉邦站、万荣站,乘客除部分外国游客外均为老挝本国人民,中老铁路极大便利当地居民的远途出行,已成为中老泰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
为深入了解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入园企业的运营情况,调研团队于8月23日上午进入园区进行实地考察,造访入驻园区的企业。两家企业负责人热情接待调研团队,分别讲解企业的主营业务和经营情况。调研团队与受访企业就发展机遇及现存堵点进行讨论,基于研究课题经验成果为企业建言献策。
由于中老铁路与现老泰铁路的轨道间距标准存在差异,两条铁路的接驳问题是调研团队的关注点。8月23日下午,调研团队到访老挝塔纳楞陆港。塔纳楞陆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为调研团队介绍塔纳楞货物国际陆港和万象物流园的项目规划、进出口及过境货物运输情况。
老挝调研行程到此结束,调研团队马不停蹄南下泰国继续考察。泰国是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聚居国家,长期以来与中国保持态势良好的经济合作,调研团队先前对泰国产业园区的研究已经取得学术成果。此次调研主要围绕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泰产能合作情况展开。
8月26日上午,调研团队到访位于巴真武里府的304工业园。304工业园成立于1994年,得名于邻近泰国304号高速公路的地理位置。304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为调研团队介绍园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园区提供的一站式服务。调研团队就中资企业落地泰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当天下午,调研团队拜访入园企业。调研团队就中国企业本地嵌入的途径与企业进行探讨,企业负责人根据自身经营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投资中介机构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是调研团队的重要研究对象。8月28日上午,调研团队到访盈科外服泰国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为调研团队介绍外资企业投资泰国的多种方式,详细讲解泰国BOI证书的申请流程。至此,为期十天的中老泰经济走廊调研行程圆满结束。中国、老挝、泰国山水相连、文化相近、民心相通,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与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为经济走廊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实地考察及与园区、企业等主体的丰富交流,调研团队加深了对中老泰互联互通与“三国三园”发展愿景的理解,并融入经济地理与地缘政治等学科背景的思考。未来,随着中老泰铁路逐步联通与“三国三园”合作模式日趋成熟,中老泰经济走廊将成为“一带一路”美好画卷中的绚烂笔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