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简介
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首倡发起国内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领域最大的学科与学术共同体——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2023年9月,中山大学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国内首个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为了更好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性倡议的落实,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更好推动中山大学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2024年1月,中山大学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院已整合校内相关院系与学科的资源,首批研究队伍包括教授22人,副教授与助理教授54人;目前正面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博士后。
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围绕“三有”开展工作,即有组织科学研究、有规划国际传播和有协调人才培养。研究院重点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国际关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新闻传播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兼及部分理工医等自然科学类学科,协同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历史学系、历史学系(珠海)、哲学系、哲学系(珠海)、国际金融学院、旅游学院、中文系(珠海)、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医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方海洋实验室、人工智能学院以及国家高端智库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图书馆等相关部门。研究院将充分发挥中山大学深厚的人文社科研究传统、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以及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围绕区域国别研究中和关乎人类未来的基础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复杂性问题、跨学科问题开展研究。
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设置五个科研“大团队”,即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大团队、东南亚研究大团队、大洋洲研究大团队、中东研究大团队、欧洲研究大团队;四个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即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法国和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世界中国学研究中心;三个功能研究中心,即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翻译与知识体系研究中心以及区域国别学文献、出版与数据库中心;以及若干特色研究项目,包括全球卫生治理研究项目、极地、海洋与太空研究项目、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项目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项目。
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落户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海。除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外,研究院也致力于为政府部门和“走出去”企业提供资政、咨商服务。研究院期待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良性互动,为大湾区引入更多国际资源,为世界增添大湾区元素,以及为讲好大湾区发展故事在内的中国故事做出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