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区域国别研究是一个为企业所忽视的社会履责领域

发布人:华玉勉

资助区域国别研究是一个为企业所忽视的社会履责领域
 

陈杰 邓婷(陈杰为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教授;邓婷为中山大学区域国别学博士生)
 

    一家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投资者和优秀员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进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社会履责实践不断丰富,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心公益事业,如慈善、扶贫等;致力于绿色发展,落实环保要求;关心员工福利和发展等;也有很多企业,为高校提供捐赠,用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体现了企业家们心系教育事业的浓厚情怀。
  当前,在中国的学科教育体系中,有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交叉学科正在蓄势待发,亟需获得企业家们的关注。这个学科就是2022年正式成为一级学科的区域国别学,它是对全球各个区域和国家进行全方位系统深入研究的交叉学科,涉及政治、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尽管区域国别学已在学界获得广泛讨论,但似乎尚未“出圈”,社会层面尤其是企业家们对区域国别学“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几乎一无所知,这说明学界与业界的对话、交流渠道尚未有效建立,面向业界的学科宣传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作为“大国之学”,区域国别学是中国与域外国家打交道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不但为国家对外战略提供强大支持,也可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精准的知识支持。因此,区域国别学是一门事关国家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致用型学科。这门学科建好了,于国家、于企业都大有裨益。从这个角度来看,资助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可成为那些“商有余力”、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战略性眼光的企业的选择。
  不妨看一下区域国别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离不开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社会资本的支持。以福特基金会为例,其在1950年建立了著名的外国地区奖学金计划(FAFP),用于资助两年的跨学科和语言培训,以及两年的深入海外的论文研究。1951年至1972年,FAFP项目支持了2050名博士生,为美国培养了一批“区域通”和“国别通”,从而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提供了巨大支持。
  目前,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亟需得到社会关心和扶持。区域国别研究费时烧钱,要求研究者深入对象国社会进行长时间、近距离观察,得出可信的研究结论,因此,对投入有着极高要求,仅仅依靠政府的有限投入远远不够。当然,区域国别学为企业“走出去”带来的回报也非其他学科可比拟的。
  国家之兴,是企业之幸。正因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助力大国成长的学问,有余力且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们不妨量力解囊,推动中国的区域国别学蓬勃发展。
  中山大学是国内首个获得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也是国内最大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与学术共同体——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的理事长与秘书处单位。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下设企业家专门委员会,为“走出去”企业家提供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