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周年庆冷餐会上的发言——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陈杰教授
在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周年庆冷餐会上的发言
——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陈杰教授
(2025年1月3日)

各位领导、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同时也是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迎来建院一周年的时刻,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以冷餐会的方式相聚。出席今天冷餐会的既有中大有关职能部门和不同院系的领导,也有地市有关部门领导,还有我们的企业家们;既有中国人,也有我们的外国贵宾、外籍专家。这体现了区域国别学本应具有的“交叉性”和“超学科性”,以及“国际性”和“致用性”特征。
尽管区域国别研究院迎来一周年生日,但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历史几乎与山高水长的百年中大同龄,后历经数代学人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学界公认的成果。在传统的东南亚研究之外,大洋洲研究、中东研究、欧洲研究、拉美研究,也都异军突起。目前,中山大学拥有2个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其中大洋洲研究中心的教育部大洋洲联合研究院牵头单位,还有3个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备案中心,以及多家广东省级区域国别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在百年校庆之年正式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是对区域国别研究事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予了厚望。谢湜副校长非常关心研究院建设,多次指示相关工作,通过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走访研究院鼓舞团队。作为创始院长,我深感使命光荣,同时也觉得责任之重。面对从0到1,须臾不敢懈怠。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兄弟院系的帮助下,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是确立办院方向。我们确立了区域国别研究院发展的三大使命,即:更好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更好服务于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发展;为了践行三大使命,我们设立三大工作理念——有组织科学研究、有协调人才培养和有规划国际传播。
二是搭建治理架构。目前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形成“5+4+4+3”的布局,即五个科研“大团队”,即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大团队、东南亚研究大团队、大洋洲研究大团队、中东研究大团队、欧洲研究大团队;四个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即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法国和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拉美研究部、韩国学研究中心;四个特色研究项目(中心),即全球卫生治理研究项目,极地、海洋与太空研究项目,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项目,核与国际事务研究项目;三个功能型研究中心,即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翻译与知识体系研究中心以及企业“走出去”研究与指导中心。我们针对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特征,成立了跨学科学术委员会、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
三是整合研究队伍。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完成了研究院的专兼职队伍建设,目前研究院拥有36位教授,有50多位副教授以及多位助理教授,大家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体现了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所涉领域的多元性,这也是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应有样貌。今年我们在人力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以区域国别研究院名义成功延揽2位高层次研究人才,招收6位博士后,其中一半是外籍,我们要打造具有国际范的区域国别研究院。
四是启动有组织研究。今年以区域国别研究院为署名单位的CSSCI论文8篇、SSCI论文6篇,核心团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与企业横向课题3项。近20篇报告获不同层级采纳。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评论文章多篇。研究团队出版《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报告》蓝皮书(第一辑),另主编英文著作2部。
我们还举办了若干场学术研讨会,其中包括主办或联合主办“第五届中东安全与发展珠海论坛暨首届大湾区中东研究论坛”、“百年大变局下的美国研究”、“美国大选与世界局势”、“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东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规划合作对接”。研究院还与中大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逸仙进阶讲堂——东南亚系列。
我们还开启了“智库交流”系列,与国际著名智库和智库人士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凭借雄厚的研究力量应邀为广东省委政研室、地市商务局以及多家著名企业就出海做报告和咨询,获得各方高度评价。
五是落地有协调人才培养。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我们完成国内首个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落地,包括通过“申请-考核制”顺利招收首批博士生,并在9月入学。我们的区域国别研究学生社团已达50多人,为培养未来的“区域通”“国别通”打下基础;我们依托社团定期编辑《中东新闻周报》;今年暑期还组织学生赴中老泰经济走廊调研。很多学生助理在帮助区域国别研究院做事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锻炼。这里有中大学工系统的贡献。
基于对未来领袖气质人才所需素养的思考,我们创设了“公共演讲角”,集中开展了4次演讲活动。这个演讲角见证了学生们的踊跃参与与能力提升,作为院长,我非常期待更多的中大学子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
六是开启有规划国际传播。我们创新性地开展了两轮国际传播实践:一是围绕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8个阿拉伯国家的10多家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或接受采访15篇/次;二是围绕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在拉美多国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9篇。我们研究院应该是围绕单一重大事件以高校为传播主体在国外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最多的单位之一。我们还与国外刊物签署了开辟“看中国与中国看”专栏的合作备忘录。
七是对接校内校外资源。我们走访了校内多个职能部门与院系,为形成校内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还走访了校外多家单位,包括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委外办、广州市政府、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委外办、广州海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我们还通过走访外国总领馆,积极开展交流与对话。值得一提的是,走访外面单位的时候,常常碰到中大校友,倍感温暖。这一年,我们也接待了一些外国政要与学者来访,包括阿联酋哈伊马角酋长,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驻上海代表处的来访。
八是打造重要学科平台。研究院在社会科学处的大力支持下成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经过中国外交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的遴选,成为中阿合作论坛框架重要机制“中阿智库联盟”的成员单位。作为国内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牌活动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学科与学术共同体——高校区域国别学联盟(高盟)的理事长与秘书长单位,2024年我们举办了10多场全国性活动,其中在中山大学主办了第六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年会,此外还有第四届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第二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刊物主编高层论坛、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以及第二届中国区域国别学青年50人论坛、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区域国别演讲大赛。高盟秘书处还面向学界发布了3条倡议。国际翻译学院和“一带一路”研究院为高盟的发起与壮大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九是完成一期软硬件建设。在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启动了研究院第一期的办公装修,虽然过程辛苦,但现在看到研究院已然成型,感到一切辛劳都值。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宣传渠道建设,包括研究院官网和公众号。
面向新的2025年,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学校区域国别研究总体布局基础上,尤其是对接中山大学文科发展大会有关精神,深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研究生人才培养以及海外实践教学点开拓,向深圳、香港延申布局,向全球拓展学术版图。2025年,我们会完成中大区域国别研究发展百年历程布展,牵头组建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我们致力于让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为外国访问大湾区的政商学媒重要人士发表演讲的首选之地。
2025年已经到来,期待新的一年是区域国别研究院获得在座各位领导、朋友更多支持、取得更大成绩的一年,也是能听到各位嘉宾各种好消息的一年,是大家携手奋进、开辟更多合作机会的一年,是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共建以及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取得更大成就的一年。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最后,祝愿研究院与各位嘉宾都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和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