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学位基本要求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学位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 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硕士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1.理论与方法

区域国别学的硕士生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及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区域国别学属于交叉学科领域,区域国别学硕士生应学习和掌握区域国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等,能够运用理论与方法对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同时应借鉴和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2.基础知识

区域国别学硕士生应了解研究对象国家或地区基础知识,包括该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能够基于以上背景知识,运用相应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多学科平台上进行专题研究。

3.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区域国别学各学科方向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及研究方向与课题所要求的专门知识。硕士生在掌握这些专门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多学科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研究对象国家或地区的原始文献及史料。

4.工具知识

区域国别学高度重视外国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硕士生应掌握英语,一般能够运用对象国家或区域的语言开展学术研究。应掌握计算机使用、数据统计、电子资讯、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硕士生原则上应具有在研究对象国生活和学习的经历。

5.相关知识

区域国别学涉及人类各领域的活动,因此与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政治学、法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乃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密切的关联。硕士生应适当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并能用于学术研究。

(二) 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学术素养

硕士生应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兼具学术研究能力与应用转化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基于此,硕士生应具有以下基本素养:

(1)理论素养

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区域国别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理解区域国别学的学科特点;对研究对象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历史及研究现状有一定认识。

(2)专业素养

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学位论文涉及课题的相关领域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积累,能够查询与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能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文化素养

一泛学习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尊重科学和理性,富有人文关怀及批判精神,恪守学术伦理。

(4)技能素养

掌握英语且一般能运用对象国家或区域的语言开展学术研究。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掌握使用电子数据库、使用互联网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技巧。

(三)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硕士生应在学习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注重写作与表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开展研究。应具有良好的中文、外文和计算机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清楚表达、通顺陈述、合理分析。

2.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较好地把握区域国别学以往的学术发展、当下的学术动态,能够评价与分析既有研究成果,能够提出问题;在导师指导下,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论文写作:能够较为系统和清晰地阐释自己的想法,并形成学术论文。

3.实践能力

具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收集资料、口述采访等实际开展学术工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增进对区域国别学的理解。

4.学术交流能力

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能够参加学术会议、提交专题报告论文并与其他学者进行讨论和对话。

5.其他能力

包括撰写研究计划、进行应用型学术写作的能力;参与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法律条文的规定。字数不少于3万字。

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理论修养、适当和多样的研究方法以及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1.理论与方法

区域国别学的博士生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及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区域国别学属于交叉学科领域,区域国别学博士生应学习和掌握区域国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等,能够运用理论与方法对国家或地区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应借鉴和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形成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

2.基础知识

区域国别学博士生应具备扎实的研究对象国家或地区基础知识,包括该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能够基于以上背景知识,运用相应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该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具体问题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描述与分析。此外,还应熟悉主要文献、资料、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来源,能够有效获取、整理、评估和利用第一手及间接的研究材料。

3.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区域国别学各学科方向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及研究方向与课题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博士生在掌握这些专门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相关的文献学和语言学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理解、翻译及分析研究对象国家或地区的原始文献及史料,具备较强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相关的比较研究知识,能够对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揭示国家和地区的异同,探寻规律。

4.工具知识

区域国别学高度重视外国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博士生应该精通英语,并用以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同时,博士生应在此基础上通晓至少一门对象国家或区域的语言,并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研究对象语言书写的史料;应掌握计算机使用、数据统计、电子资讯、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够用最新的研究手段进行学术研究。博士生原则上应具有在研究对象国学习、研究的实地调研经历,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博士生应争取前往区域与国别研究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国际机构开展学习交流。

5.相关知识

区域国别学涉及人类各领域的活动,因此与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政治学、法学、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乃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密切的关联。博士生应适当掌握跨领域、跨方向甚至跨专业的相关知识,使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涵盖领域更广泛,分析更深入,解释更准确。

(二) 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学术素养

博士生应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旨在为我国国际交流输送高素养人才,兼具学术研究能力与应用转化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基于此,博士生应具有以下基本素养:

(1)理论素养

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区域国别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理解区域国别学的学科特点;了解国内外区域国别学相关的各学派、各学术思潮的特征及变化发展,对研究对象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历史及研究现状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专业素养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研究领域有广泛的知识积累,熟悉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及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素养

具有比较广的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尊重科学和理性,富有人文关怀及批判精神,关注国家需求与研究对象的发展,恪守学术伦理。

(4)技能素养

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门研究对象国或地区的语言开展国际交流与学术研究;应注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掌握使用电子数据库、使用互联网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技巧。

2.学术道德

(1)遵守国家法律,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思想品德

(2)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3)注释规范,注重第一手材料的搜集与使用。

(4)遵守区域国别学的基本要求,遵守相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

(三)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获取文献的能力,特别是发掘、收集与整理研究对象国家或地区的一手资料的能力,并运用这些资料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研究,推进学术发展。应具有回溯和梳理学术史的能力,掌握本研究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在此基础上收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成果的学术价值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2.学术鉴别能力

能够判断有关文献资料的真伪,具有较强的识别与分析能力。通过比较而识别优劣,对区域国别学的各种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了解学术动向,把握学术前沿,能判断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明了其学术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各种流行的思潮、理论与方法能够进行有效的鉴别,做到独立思考。

3.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独立提出原创性的学术研究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区域国别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学术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与研究课题。

4.学术创新能力

应了解学术前沿、注重学科交叉,在本领域从事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应在学位论文中能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资料、采用新方法、构建新解释或开拓新领域,为学术发展和知识创造做出贡献。

5.学术交流能力

能过使用国际通用语言及研究对象国语言进行学术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活动,究和交流,表达学术观点、展示研究成果;能够撰写符合要求的博士学位论文,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

6.其他能力

包括撰写研究计划、进行应用型学术写作、开展智库研究工作、申请研究课题的能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成果的能力;从事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法律条文的规定。要求学位论文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完整合理的结构,具有丰富详实的资料,具有深入严密的分析和论证,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字数一般不少于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