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banner

知愈深 信愈笃 行愈实——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赴珠海斗门镇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

发布人:华玉勉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和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学习,砥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512日上午,伴着蒙蒙细雨,国际翻译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代表等前往珠海斗门中共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调研学习。

在教育基地会议室里,郑华书记为师生党员代表讲授了《珠海第一个党支部的历史》党课。郑华书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选取此处作为红色教育培训活动地的原因,作为斗门历史上的革命策源地,小濠涌党支部诞生于抗日救亡时期,艰难地发展壮大党组织,自觉扛起带领人民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其光荣历史对激励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教育意义深远。

1937920日,邝任生(1911-1942)在小濠涌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当时,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有11个乡成立了抗日先锋队1000多人,8个乡成立了妇女协会300多人,还有后援会、大刀会、锄奸队等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面之广、人数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邝任生因此被敌人称为最难对付的赤色分子。日军扫荡期间,邝任生不幸被捕后,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党课最后,郑华书记号召师生党员学习革命先辈邝任生植根人民、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不畏牺牲的精神品格,继承小濠涌党支部的革命传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树立起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在实现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接着,在讲解员的解说下,老师、同学们深入学习了小濠涌村和邝氏宗族英勇斗争革命的历史,参观了小濠涌党史展览馆,缅怀革命前辈、汲取精神营养。一件件展品陈列在馆内,静静诉说着英雄事迹和那段峥嵘岁月,老师同学们深受震撼。

随后,师生们前往了清朝古村落接霞村,深度体会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青砖绿瓦,烟雨蒙蒙,护村河环绕下的接霞村讲述着多年来村落的变化。20089月该庄被公布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之一。庄内有清代开挖的一条长350米、宽38米的护庄河,老师同学们欣赏着河两岸的美景,感受着先辈的智慧和悠长的历史。当地村民使用粤方言四邑话,虽然在沟通上有一些困难,但是大家都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

近年来,接霞庄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大力推行“三清三拆三整治”,拆违清乱、管线入地、外立面改造、统一风貌管控,对古村重点保护、适度改造开发,实施“厕所革命”,于2018年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老师同学们走在古村落的小道上,和当地的民众交谈,参观诰碑等景点,沉浸式体验村民生活,感悟这英烈们守护下来的和平安逸,体会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导下所做出的贡献。

本次活动中,师生们学习了英烈们的浴血奋战和无畏牺牲,在新农村中体会新时代的美好温暖,深刻领悟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这次学习,党员同志们也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决心继承英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