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banner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文学文化团队招聘启事

发布人:李嘉妮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建校之时即建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国际翻译学院坐落在凤凰山麓风景优美的珠海校区,毗邻中国现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唐家湾,遥望1832年抗英大捷的淇澳岛,内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百年文脉,外接汇通中西的南粤精神传统。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在QS、上海交大、泰晤士等国际知名大学排行榜上,中山大学都保持排名稳步提升的态势。学校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树立了建设“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已经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国际翻译学院设置英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朝鲜语等系,其他授课语种包括法语、日语、德语、葡萄牙语,拥有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包括文学文化研究在内的多个方向招收博士后。学院积极延揽人才,现有教师70余名,其中近30%为外籍学者与外籍语言教师。学院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到2019年底,已与全球近50家大学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近五年来,学院共获得国社科和教育部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5项,其他级别项目24项;发表核心论文近150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共近40部;举办9场国际、国内高层次会议。学院还在全国首倡发起了“高校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作为交流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经验的跨学科平台。

 

文学文化研究是国际翻译学院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团队共有教授3位,副教授8位,助理教授2位,博导4名,硕导14名,研究方向包括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历史研究,三年来共获5项国家社科和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本团队为一个年轻富有朝气的团队,特邀具有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者加盟。

 

淇澳植竹,以待君子。为发展文学文化研究方向团队,国际翻译学院面向国内外诚聘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和博士后多名。应聘者需具备一门(或以上)精湛的外语能力、出色的研究能力,并有高质量的成果发表。

 

 

招牌岗位

 

01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领军人才:

 

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年龄不超过50周岁。

 

中青年杰出人才:

 

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海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取得公认的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43周岁;理工科类,年龄不超过40周岁。

 

青年学术骨干:

 

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38周岁;理工科类,年龄不超过35周岁。

 

青年优秀人才:

 

应具有海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或本领域优势学科所在高校的本硕博学习经历且取得博士学位,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02

专职研究人员

 

特聘研究员:

 

具有显著学术潜力,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3项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适当减少;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至少主持过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来自海外的申请人可不做要求)。年龄不超过38周岁。

 

特聘副研究员:

 

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原则上已发表有不少于2项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成果数量可减少到1项;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8周岁。

 

博士后:

 

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海内外优秀博士。

 

 

联系方式

 

联系人:闫老师

电邮:yankai3@mail.sysu.edu.cn

电话:86-756-3668046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2楼

单位官网:http://sti.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