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晨光院长讲党课: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外语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12月22日晚,常晨光院长在线上为国际翻译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以“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外语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为题的精彩党课。常院长从外语学科的视角出发,结合新时代的外交背景,激励我院学子放眼全球,胸怀世界,在全球化时代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讲座伊始,常院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寄语,指出青年对推动国家繁荣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强调,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重要群体,未来必将大有可为。而对于外语学子来说,要做到“可为”,其中要点就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国家的发展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扎实的语言基础去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坚持中国立场,胸怀世界格局,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参与全球治理。
在此背景下,常院长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其相关研究方向,他尤其强调了由韩礼德先生开创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韩礼德先生所谈及的“学语言,懂语言,用语言”是外语学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他还以词汇学的构词法为切入点,结合近期国外时事热点,以杂志封面、海报上的创新词汇如“Trumpkin”和“Pendejovirus”等为例,展示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他也利用一些简单的对话向同学们阐明了语境在语义理解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同学们不禁感叹常院长视野之广博和知识积淀之深厚。他们聚精会神,频频点头,在常院长深入浅出的讲述中获得了对外语学科更加深刻的理解。
紧接着,常院长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的英语翻译进行了分析。他既指出了我国在抗击疫情方面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莫大帮助与牺牲,同时也点明了由语言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问题,以此提醒同学们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要重视翻译方法的运用并注意信息的选择性传递。在细致的分析之后,常院长指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随后,常院长指出,我国目前在面向国际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上还存在较大的缺口。他通过向同学们展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激励同学们抓住机遇,磨练语言功底,在新的时代际遇下,积极承担外语学子的责任担当,对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最后,常院长引用韩礼德先生提出的“social accountability”,强调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性,并对同学们寄予殷切希望,他鼓励大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兼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在专业学习和技能实践上齐头并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世界浪潮风起云涌,时代变幻日新月异。如何使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勇立潮头,是每位外语学子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时代的外交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应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坚定目标,笃志力行,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助力国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