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党史学习教育,传承中大红色基因——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举办汕尾海丰红色教育培训活动
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以“深入党史学习教育,传承中大红色基因”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汕尾海丰红色教育培训活动。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书记王琤、专任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陈杰教授、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兼学院党务秘书华玉勉、各师生党支部党员、入党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共33人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20日下午,师生一行首先到达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城,是彭湃烈士所创建的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在讲解员的解说中,学院师生聆听了彭湃等革命烈士的动人事迹,熟悉了从三次武装起义到建立红色根据地的艰辛历程。海陆丰烈士英气浩然长存,他们敢为人先、不畏牺牲的信念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

学院师生在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合影留念

活动现场
红宫红场之行结束后,学院师生来到彭湃烈士故居。彭湃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领导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彭湃烈士故居中,师生们通过瞻仰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和一件件陈列的物品,切身感受着彭湃一家投身革命的无畏不屈,感动于他们革命信念的热血与坚定。

学院师生在彭湃故居合影留念
晚上,王琤书记为此次参加红色培训活动的师生们讲授了题为“赓续中山大学红色基因”的专题党课。在课堂上,王琤书记从“中山大学的创立与中国革命”讲起,向师生们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学医及开始革命运动、国共两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中山大学的事迹;在“投身革命的中大学子”篇章,向师生们讲述了有关“刑场上的婚礼”、东江纵队中的中大学子、南校园惺亭的故事,特别是对中大老校友的访谈记录片《东纵魂、中大情》感人至深;随后向同学们讲述了抗战中三次校址变迁和广州解放前夕护校斗争的历史事迹。凡此种种皆为刻在中山大学历史上的红色印记、流淌在中大人身上的红色基因。王琤书记寄语在座同学:当代中大学子应赓续红色血脉,秉持中山先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信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不负李克强总理对中大学子的勉励和期许,为自我和国家交出一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

王琤书记讲授党课
随后,陈杰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为切入点,对外语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提出,国际翻译学院培养的外语人才应当具有全球视野,同时应当立足于中国,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中大青年。

陈杰教授总结发言
21日上午,学院师生首先来到位于五坡岭的文天祥纪念公园,瞻仰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威武不屈事迹的方饭亭,了解了“一饭千秋”的深刻含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公园区内生机盎然,随处可见当地居民晨起锻炼的身影。师生们纷纷表示,当今幸福来之不易,正是有前辈们的披荆斩棘才有我们当今的安稳和平。

学院师生参观方饭亭
参观完文天祥纪念公园后,师生一行前往我校校友、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故居。在这里,学院师生了解到了马思聪先生的生平事迹。他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创作于1937年的《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成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他的作品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鼓舞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

学院师生在马思聪故居前合影留念
随后,学院师生到达此次汕尾海丰红色教育培训的最后一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深汕医院立足和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汕尾市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粤东地区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和打造粤东区域医疗中心。全新的院区造福数百万粤东地区人民。通过参观深汕医院,师生们对于中大人的家国情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因中大人的身份而感到使命在肩、重任在前。

学院师生在深汕中心医院合影留念
下午,在返程途中,参与此次活动的各党支部学生纷纷就此次培训活动发表感想。或动容于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或感慨于前人先辈的动人事迹,党支部的师生们通过此次培训,更好地将自身理想与中大、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