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课程思政讨论会顺利开展
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堂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揭开了课程思政在全国各高校各专业全面推进的序幕。国际翻译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于6月10日召开线上会议,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落实。本次会议由我院阿语系教授、博导,青年专职辅导员陈杰老师担任主讲,常晨光院长、张艳梅副院长、各系所代表老师以及教工第二支部党员教师参与会议。
首先,陈杰教授以“补充维生素C,吃泡腾片还是橙子”为引,带领参会人员思考课程思政的内蕴与优势。他介绍了“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简要回顾了教书育人和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历程,并特别指出我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育人方针与课程思政的契合处。他强调了课程思政的学科差异,并认为人文社科类专业应侧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接着,针对我院的情况,陈杰教授特别指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课程思政的天然肥沃土壤。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强化他们对国内主流看法的认同意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同时,他也指出外语学科开展课程思政不但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在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学院可顺势而为,引导他们以正确、全面、客观的方式认识世界、认识中国。
随后,陈杰教授就外语学科如何在操作层面开展课程思政这一问题展开探讨,阐述了外语课程思政中的五对关系,包括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关系、课程思政内容与方法的关系、课程思政课内与课外两个维度的关系等。
最后,陈杰教授回到最初的问题,指出“课程思政就是要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补充了营养素”,并点出课程思政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殊育人效果。之后,参会老师就此次会议主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此次会议让我院老师对课程思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这也能够为今后我院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有益的启发,促进学院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从而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我院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思想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