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banner

中山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发布人:邓杰

中山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月,7月成为教育部备案中心。中心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中山大学的多学科支撑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优势,整合资源,深化合作,对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展开全方位综合研究。本中心尤其关注欧洲如何看待和回应中国问题,在互动的跨文化视阈中发现欧洲的文化视角和价值判断,从而为中国在中欧交流过程中的立场和策略提供学术参考。

欧洲研究中心举办“欧洲视阈中的中国”国际研讨会

中心成员现有全职及兼职研究人员67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4人,比例达总人数50.7%。工作语言包括英、法、德、俄、西、葡等欧洲主要语言,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和跨学科研究背景。中心提倡与相关人文学科的交叉渗透,搭建全方位国际合作平台,大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本中心成员科研成果突出,获近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提交咨政报告100余篇,编写专著十余部、译著十余本,积极举办并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具有较为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

欧洲研究中心积极策划和组织各项学术活动,为广大学者提供优质的交流平台。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欧洲视阈中的中国”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捷克、波兰、匈牙利、拉脱维亚、乌克兰、比利时等国家的二十余位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欧洲学术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发展,以及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对全球化进程的贡献。2018年5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举办“中欧跨文化对话中的中国形象”学术研究工作坊。2018年12月和2019年4月,中心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了“中法大学与中山大学校史研究”主题工作坊。2019年5月,中心组织中法大学研究团队项目小组成员前往法国比亚里茨市ASIATICA 东方艺术博物馆,并参加《让历史永远记住他们——纪念我们的父辈与里昂中法大学》展览开幕式。近年欧洲研究中心积极邀请知名学者举办各类型相关学术讲座,如有关《法国新冠疫情紧急措施的合法化》(杨海)、《在地缘冲突背景下真实的欧洲经济》(赵永升)、《语料库翻译研究:进展与展望》(戴光荣)、《马克龙政府外交政策走向:战略如何自主?》(谷名飞)等。

法国比亚里茨市副市长为中法大学本科生研究团学生代表介绍展览

举办“中法大学勤工俭学运动历史研究工作坊”

在研究生培养层面,我院开设的外国与应用语言学学术硕士课程与翻译硕士(MTI)课程中,都凸显出国别与区域研究课程内容,并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目前共有50余名研究生参与本中心科研工作,并以相关项目课题为主题撰写毕业论文(超10人次)与翻译实践报告数十篇,每年均有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报告。

在本科生培养层面,开展英语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将区域研究内容融入课程设计中,体现为文学、历史、语言、社会话语研读课程。2017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培养出首届以“丝路班”命名的英专本科毕业生,赴欧美名校攻读研究生比例高达90.9%。

Lee教授与我院欧洲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为纪念牌揭幕合照

欧洲研究中心成员与欧洲高校同仁交流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