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banner

2023“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成功举办

发布人:华玉勉

        五月,珠海晴朗湛蓝的高空中缀着朵朵浮云。一年一度的2023“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在珠海如约而至。

526-29日,由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香港翻译学会及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2023“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顺利举办。

今年作为举办学术交流周的第八年,也是2020年以来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学术交流的第一年,来自粤港澳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学者和百余名外语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子齐聚一堂。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粤港澳地区间深度交流和密切合作,秉持学术至上的宗旨,加强学术对话和交流,提高学术能力,活跃学术氛围,在学术共享和学术对话中增进友谊,拓宽全球视野,树立家国情怀。

 

 

智汇之声粤港澳青年破冰交流会

526日晚,来自粤港澳三地及其他省市高校的参赛选手和观众齐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280参与智汇之声粤港澳青年破冰交流会。

首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爱成老师和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MTI执行主任谢桂霞副教授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并发表了致辞。

随后,学院研究生会主席邓任淞同学为参赛选手和观众介绍了接下来本次交流周的日程安排。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赛选手和观众进行了有趣的破冰游戏,获胜小组赢得了精美礼品。

 

开幕式

27日上午,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二号正式拉开帷幕。广东外国语言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杰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李德凤教授,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郑华,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院长周慧教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勇教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爱成,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徐寒老师,外研社高等营销中心、高级市场经理李峰先生及百余名青年师生出席此次开幕式。

开幕式致辞

主办方代表黄国文教授及郑华书记分别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辞,向到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青年学子的学术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主题讲座

黄国文教授做题为《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以系统功能翻译研究为例》的主题讲座,讨论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关系,重点讨论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翻译问题和翻译现象的研究。徐杰教授做题为《汉英语法弱特征的激活及其机制与效应》的主题讲座,通过汉英语中前置词、方位词和指示代词对弱势方位词的激活,对汉英语言进行分析。周慧教授做题为《哲学翻译的”——以利奥塔的《异识》翻译为例》的主题讲座,通过对法国哲学著作首度中译版本《异识》中名词翻译的介绍,展现哲学翻译中语言运用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平行分论坛及创意写作工作坊

27日下午,平行分论坛和创意写作工作坊顺利举办。与会师生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参加外国文学、翻译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研究及国别与区域研究四个平行分论坛。与此同时,创意写作工作坊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顺利开展。

 

论文评选大奖赛暨闭幕式

28日上午举行了2023“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论文评选大奖赛暨闭幕式。来自北京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众多粤港澳及其他地区高校的十位选手在比赛现场进行论文分享,并对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在场观众们全情投入,认真聆听。在评委与选手问答的一来一回中,学术思辨碰撞出精彩火花,学术思路愈发开阔,学术态度愈为严谨。

选手全部展示完毕后,广东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黎志敏教授对选手的总体表现进行点评,并从做学术的思维、思想、规范等角度提出建议,重点强调了逆向思维在学术创新中的重要性。

随后,获奖名单于现场公布并举行了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论文大奖赛结果如下:

一等奖

黄元亨(北京大学)

二等奖

唐仪、陈章(澳门大学); 刘书华、屈宁威(中山大学)

三等奖

李月明、陈嘉麟(澳门大学);黄可馨(中山大学);刘彦妗(香港理工大学)

优秀奖

关海潮(上海交通大学)、李晓靓(中山大学)、田颖(华南师范大学)、张端(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常晨光院长最后致闭幕辞,在参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本届学术交流周落下帷幕。

 

 

城市对话

28日下午,城市对话活动在中山市孙中山故居举行。孙中山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为这次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背景。通过城市对话活动,参观者们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和他在推动中国革命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不懈努力,深刻认识到了城市的多元文化。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参会代表齐聚孙中山故居,展开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城市对话。与会者们通过实地参访的形式,聆听志愿者讲解员的讲解,丰富了对城市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了解。

为期四天的学术交流周活动获得了参会嘉宾和选手的广泛好评,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学术交流周活动形式新颖,安排周到,内容丰富,让人收获颇丰。

 

 

参会人员感想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与本次学术交流周,能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院校的老师与同学交流学习是一次宝贵的思维碰撞机会,不仅得到评审专家们的细致建议,开拓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术品位,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非常感谢主办方以辛勤付出与细致安排,为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祝学术交流周越办越好!

 ——北京大学法学院 黄元亨

很荣幸作为港澳学子参与到2023“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特别感谢主办方单位为粤港澳三地青年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期三天的论坛,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获益匪浅。学术大家百家争鸣,授业解惑,青年学子思想碰撞,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有幸参与此次论文大奖赛的答辩,在诸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得以开阔视野、提高科研素养,给予我更深入的的启发与思考。期待来年再次参与到如此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活动中!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英文系博士生 唐仪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学生,我珍视参加全球观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的机会,并荣获论文大奖赛的三等奖。获奖意味着我代表香港学生在学术领域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增加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次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还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粤港澳地区的学术发展。我愿意持续积极参与类似的交流活动,以香港的独特视角为粤港澳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多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 刘彦妗

 

2023“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前身为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论坛,经过八年的发展,活动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三地青年学子交流学术、增进友谊的桥梁。本届学术交流周既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助力粤港澳地区协同发展,也在促进粤港澳师生交流学术文化、培养外语人才、弘扬家国情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