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banner

培养特色

三、培养特色:翻译+


① 创意写作
培养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设定高层次外语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举办国际作家写作营,融翻译、创作和文化交流为一体,培养创意写作翻译人才,积极有效地传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② 国别区域
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培养国际组织人才
结合翻译专业和本学位点的欧洲、中东、拉美和东亚四大国别区域研究中心的科研特色,开设国别区域研究专题讲座和课程,组织出版译丛,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国际组织交流: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到访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并受邀开展主题讲座。

伊琳娜·博科娃女士系保加利亚资深外交官,自2009至2017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女性总干事。10月30日,上午,博科娃女士到访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与“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陈建洪院长、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郑华、副院长周慧及相关领域的老师进行了会谈。

在海琴六号大楼,博科娃女士为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师生开展主题为“国际组织在全球化和文化外交中的作用”的讲座。

首先,她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历程讲起,详述其宗旨原则、目标期待及未来计划。随后,她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言、建议和惯例,重点阐述了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并从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缓解气候变化的方案对策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引发师生深入思考。

在提问环节,博科娃女士具体答复了学生所关心的“新人文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问题,在场师生收获颇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安德烈·切韦廖夫访问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
12月6日至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洲优先及对外联络部门亚洲和太平洋关系部主任安德烈·切韦廖夫(Andrei Chevelev)和原俄罗斯常驻欧洲委员会礼宾部副主任、国际可持续能源发展中心(CIDED)欧洲办公室驻法国代表玛丽亚·卡萨斯(Maria Kazas)访问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切韦廖夫先生自1984年开始担任外交官,长期从事协调联合国与成员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拥有丰富的双边和多边外交经历。
12月6日,在参观广州南校园后,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于珠海校区海琴六号楼会见安德烈·切韦廖夫一行,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郑华、国际翻译学院副院长及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周慧教授、谢桂霞副教授、闫凯副教授等老师参加会面,这是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之后,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再次接访该国际组织的官员。

(与会代表合影)

常晨光教授代表学院欢迎安德烈·切韦廖夫的来访。他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的信赖与支持,向切韦廖夫一行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国际交流等情况,希望藉此机会,继续巩固和加深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交流合作,探讨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安德烈讲述了自己近40年的外交官经历,以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经历,他对翻译活动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作用表示肯定,鼓励国际翻译学院的学生在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国际组织及全球治理事务中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