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隆重开幕
10月17日上午,2020“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隆重开幕。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本届学术交流周开幕式首次采用了现场会议与视频会议结合的举办方式。
广东外国语言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教授,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黎志敏教授,广东外国语言学会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旸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暨南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蒲若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黄丽燕教授,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党委王琤书记,粤港澳各高校教师代表及100余名研究生出席开幕式。
香港翻译学会副会长、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德超副教授,香港翻译学会执行理事、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助理教授李波博士,香港恒生大学翻译及外语学院萧世昌副教授,以及90余名来自粤港澳三地及其他省市高校的研究生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线上参与此次开幕式。
开幕式回顾
仪式伊始,陈旸教授代表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向与会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主办方致以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广东外国语言学会一直秉承学术至上的优良传统,积极组织和开展外国语言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也希望通过这种高水平学生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各高校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密切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学术兴趣,提升学术能力。最后,她祝愿各位参会的学子们能够在本次学术交流周上交流方法、沟通思想、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学术敏感度、增强学术洞察力,为今后取得更多学术成果,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后,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党委王琤书记致辞,向与会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谈到,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始终紧密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和具备大文科知识背景的双外语人才;同时也发挥学院自身特色与优势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地区兄弟高校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正是学院响应学校号召,鼓励粤港澳地区学子间的学术对话、加强科研与文化交流的有益尝试。他表示,希望本次参会的粤港澳青年学子们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以外语翻译为桥,助粤港澳大湾区之交流发展,对话学科前沿,提升学术素养,促进文化交融,感触城市脉搏,体味时代发展,弘扬家国情怀。
最后,王琤书记宣布2020“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正式开幕,为期四天的交流活动在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
主题演讲
开幕式后,常晨光教授主持主题演讲环节,蒲若茜教授、李波博士和黄国文教授分别为线上线下与会师生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蒲若茜教授发表了题为“生命审美视角下的战争与暴恐书写——以亚裔美国诗歌为例”的主题演讲,以亚裔美国诗歌中的战争和暴恐书写为研究对象,从生命审美的角度,探讨了亚裔美国诗人对生命(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历程和归宿的再现和认识。蒲教授讲到亚裔美国诗人以重现战争与暴恐的方式,投射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观和生命观:一方面他们通过追溯历史表达求真质疑、颠覆正典,以及不忘过去、渴望和平的诉求;另一方面,面对被歪曲被淡化的族裔历史之“失”、被消音被无视的族裔现状之“空”,战争与暴恐书写既是一种现代反战思想的传达,又是带有同舟共渡色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表达。
李波博士通过腾讯会议远程连线,发表了题为“二十世纪初西方侦探小说中西医在中文翻译中的呈现——以《香港华字日报》连载的翻译侦探小说为例”的主题演讲,他以二十世纪初在《香港华字日报》连载的翻译侦探小说为例,探讨译者对外国侦探小说中的医学知识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通过对同期香港社会对中西医学的认知和接受,解释翻译策略背后的原因。李波博士深入对比了香港和上海同期对西方侦探小说中西医相关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透露出两地在对待西医上的差异。他提到,香港报纸连载译文对西医相关内容,如病症、药理、诊断方式、断症以及治疗方式,呈现出复杂的处理策略。
黄国文教授发表了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趋同与分歧”的主题演讲。通过回顾系统功能语言学60余年的发展历史,黄国文教授探讨这一理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趋同与分歧。他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发展过程采取的是进化的(evolutionary)而不是颠覆的(revolutionary)的方式,因此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趋同(convergence)与分歧(divergence)的表现。他讲到,每一个理论的发展都要在大家的争论中得到一些启发,得到一些进步。因此,理论的建构是沿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道路进行的。
2020“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由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香港翻译学会及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加强粤港澳三地学生文化交流,促进校际学术沟通,推动港澳及华南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三地青年共同成长,第五次获得教育部港澳台办立项支持。本届学术交流周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筹备历时近一年,虽因疫情影响延期举行,但仍得到了粤港澳地区及全国各高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未来三天,来自粤港澳三地两百余名研究生将继续通过线上或线下会议共同探索学术前沿,参与论文评选,交流科研收获;参观孙中山故居,交流三地文化;走进横琴新区,感受城市变化;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新时代建设的征程上承担青年外语学子的责任与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