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国际翻译学院学子在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2020年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公布获奖名单,我院学子斩获佳绩。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墨西哥新莱昂州自治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大学的优秀学生和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孔子学院总部、今日中国杂志社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大赛共收到有效参赛译文18051份,评委会共评出获奖者385名,我校有4名优秀学生获得奖项,其中我院学子占3人。
2017级西班牙语本科生叶畅畅
获得汉译西三等奖
2018级英语翻译(笔译方向)研究生冯梅娟
获得汉译英优秀奖
2019级英语翻译(笔译方向)研究生李雅婷
获得汉译英三等奖
以下是我院获奖学生的感想: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是国内众多翻译比赛中较为知名的一个,西语系系主任廖悦老师在该比赛启动后鼓励西语系同学踊跃参赛,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了,比赛结果出来后我感到十分意外也很荣幸能够获得该比赛汉译西项目的三等奖。在参赛的过程中我学习收获了许多,即使在翻译最为简单的一个词的过程中也可能需要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反复斟酌修改,才能最终找到合适的表达。希望国际翻译学院的学子可以把握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更多的翻译比赛中勇创佳绩。
——叶畅畅
如何完成一个好的翻译作品,这是我在动手翻译前经常思考的问题。坦白说翻译是一个自我塑造、自我否定、自我重建的过程,如果有匠人精神的译者一定会在桌案前一坐好几个钟,斟字酌句、细致入微,力求丝丝入扣。可惜初学乍练的我够不着匠人,只能反复聆听作者的叙述,试着放缓文字行走的脚步,小心酝酿自己的感触,才侥幸地讲好了这次的故事。
——李雅婷
我认为优秀的翻译作品大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译者能够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原文准确地翻译出来,使译文的表达可以广泛地为目标读者所理解、接受,但要翻译出这种“寻常”的译文,译者往往需要在熟练掌握双语运用、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反复斟酌和修改,尽管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我们要始终相信译无止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译文打磨得更好。
——冯梅娟
注:
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联合承办。该大赛由韩素音女士于1989年访华期间捐资开展,是中国翻译界目前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比赛,发掘和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致力于翻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