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程维教授: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的传承和选择
12月13日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的十九大代表程维教授做客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名家讲坛”,为我院2018、2019级本科生、青马学堂、本科生党支部同学等讲授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的传承和选择》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国际翻译学院黄爱成副书记主持。
程维教授首先讲解了“什么是文化自信以及文化的内涵”。文化自信里的文化,实质上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如将中华文明推到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蒙曼老师所讲的“诗心”等;革命文化里应汲取的是“自我革命的精神”,要“用革命文化涵养品格”,学习先辈们的韧性和坚强意志,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网络上丑化革命历史的行为应有警醒之心;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程教授从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入手,呼吁外语人应有“准确诠释词语”的自我要求。
接下来,程维教授从实然意义和客观意义上解答了“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她强调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看中国智慧的贡献,中国文化曾一度被西方塑造,被传播的历史,以及国外思想译入中国的两次浪潮,在这一阶段西方理论框架和学术视角对国内影响巨大;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走向了世界,国内外越来越多人参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等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取得很大成功,但“学术中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程教授重点讲述了“青年学子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她谈到,坚定文化自信不是固守“天朝上国的中心论”,而是要“以文化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如《道德经》的翻译传播就是很好的例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较之中华传统文化,会因话语体系和西方偏见等面临更大的挑战,故青年学子要深入学习党史、了解国情。在如何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方面,程教授以纪录片《善良的天使》为例,说明找好讲述中国故事角度的重要性。在中美乃至中西存在information deficit(信息赤字)的局面下,中国更是要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姿态,作为外语人更需要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关乎国家形象的塑造。
程维教授最后强调,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是对其他三种自信的支撑,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去,通过文化自信蕴含的内在力量,进一步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程维教授的讲座结合专业特色,内涵丰富,娓娓道来,精彩迭出,她以一名十九大代表和外语学者的身份讲授,帮助同学们刷新了对“文化”一词的认知,使同学们真切感知外语人的身份与文化自信的紧密关系,坚定文化自信和讲述中国故事的任重道远。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听完了讲座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吧!
18级西语班 黄雯 郭柳言:今天有幸可以听到程维教授做的讲座,实在是获益匪浅。作为一名学外语的学生,树立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简直是与生俱来的任务。我们是中国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这个世界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我们更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修炼好自己,打好内功。此外,老师还从翻译的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翻译究竟如何做到信达雅,究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还列举了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向我们具体阐述了翻译并不能浮于表面,同时也要仔细体会翻译的内涵,不管是英语翻译还是小语种翻译都是如此。我相信这个讲座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关翻译的信息和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19级英语班 杨萌:今天的形势与政策课邀请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程校长来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文化自信的课。文化自信,一个我们一直在提的概念,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纵观历史,我们辉煌,也曾衰落,但最终又重新走向振兴和复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令每个中国人五味杂陈。但不论过去种种,在今日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与自信。作为学习外语的学生,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国外优秀文化的输入,更应该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输出;不仅仅是局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更要携手努力,在“译者世界”里,让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