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banner

喜报 | 国际翻译学院教师获三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发布人:李嘉妮

2021年1月19日,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本年度该项目共有196项立项,语种覆盖英、法、俄、西、阿、日、韩、德等17个语种。我院博士后研究员闫凯的《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项目获重点项目立项,朝鲜语系助理教授黄永远的《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韩文版)项目以及副研究员王博的《中国现代语法》项目获一般项目立项。

 

闫凯,语言学博士,师承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家Красных Виктория Владимировна教授。2019年获批“海外青年博士后引进项目”。现任中山大学英语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翻译学院俄语系博士后研究员,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心理语言学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俄罗斯认知语言学专家协会专家组成员,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民族心理语言学》国际学术期刊中方唯一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和情感语言学。

 

自2010年起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2012年后主持并参与各类科研项目6项。

 

黄永远,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朝鲜语系助理教授,复旦大学本硕,韩国高丽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韩国近现代史、东亚医疗史、朝鲜半岛国别区域研究等领域。

 

《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是国内著名隋唐史、中古医疗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赓哲教授的专著。本书的翻译将有助于向国外学界介绍国内唐代医疗史和社会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和增强文化自信。

 

王博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翻译研究及语言描写,著有《Lao She’s Teahouse and Its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Routledge,2020)、《Translating Tagore’s Stray Birds into Chinese》(Routledge,2021)、《Systemic Func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Equinox,即将出版)、《Systemic Functional Insights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Springer,即将出版)。

 

《中国现代语法》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重要著作,本书以汉语语法为研究主题,为描写汉语语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途径,且标志着具有汉语特色的新语法体系的真正建立。将本书译成英文有助于向西方国家传递中国学者的研究视角并增进西方学者对中国语法的重新认识。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此次国际翻译学院三个语种、三位老师的项目同时获得立项,充分显示了我院雄厚的多语种科研与办学实力,以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日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近年来,我院积极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