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翻学子 | 超强实力赢来心动offer,她被牛津剑桥同时录取!
黄雪淳,中共预备党员,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获2019-2020年度、2018-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曾担任2019-2020年度国际翻译学院团委副书记,获“中山大学优秀团干部”称号。现已获取剑桥大学二语教育研究专业和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专业的录取通知。
学业发展:自知自信,衔微木以填沧海
首先要对自我有明确认知,清晰知晓自己在所选方向有何目标与抱负,具备与该方向项目相关的综合能力,并表现出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树立鲜明专业的形象。”这是黄雪淳获得牛津、剑桥两所名校offer的秘诀,而这得益于她大学四年的持续实践与积淀。
在谈及为何选择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作为自己未来专业时,黄雪淳笑着指出,这来源于她对语言、教育更兼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小时候她便一直向往成为一名教师,进入大学选择英语专业后,又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它的热爱,自然而然地想要学习语言理论和语言教育相结合的专业。她特别提到自己大二时在写作中心一边学习写作理论一边担任tutor的经历。这次难得的机会给了她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使她感受到了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碰撞的火花。大四参与的创意写作课程也使她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课程中的写作训练提升了她的实践能力,更加深了她对自己未来学习专业的认同与期许。
黄雪淳坦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真诚地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她认为,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与梦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即使初心非此,也要认真对待、注重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更正偏见,在体验中找寻心之所向。要使自己的能力蔚然卓立,首先要学好所专之业,这是证明自己学习能力最直接的途径。此外,还要结合对自我能力和兴趣的了解参与不同的活动、尝试不同的道路,一毫一末、一点一滴,从中寻得契合自己的方向,聚经验而成高塔,衔微木以填沧海。
科研实践:荷任谨行,猎一二而深其里
学业、社团、学工、竞赛、科研、公益,如何同时兼顾种种活动与任务并脱颖而出,黄雪淳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心得与秘诀——“这些都是兴趣使然,秉持责任之心,并尽力挤时间去兼顾,获得丰富经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她表示参与的活动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宝贵经历,虽然有时候各种事项涌来时自己会忙得团团转,但她却能从中感受到充实与快乐,体验到实践探索的成就感。面对各种任务,她会及时做好规划,海绵挤水匀时间、马上行动不拖延,抱着“每做一分便有一分的收获”的想法快乐地做好每一件事。她坦言,“有时候做事的过程中也有荆棘刺脚,也会感觉到疲累”,但责任心每每都会支撑她完美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针对科研,黄雪淳分享了自己担任粤港澳研究读报小组助理与写毕业论文时的经历。在她看来,科研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投身其中时一定要秉持刻苦钻研的态度,脚踏实地、客观严谨地完成每一步。她还鼓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勇敢抓住每一次宝贵的科研机会,以追寻知识、锻炼心性、提升自我。
丰富的经历锻炼了她沟通、表达、倾听、团队协作、处理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也帮助她一步步探索出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她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更强的责任感。她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与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荷任谨行,择其一二做到最好,为未来添砖加瓦。
使命情怀:以身作则,备格局更彰风采
黄雪淳担任过学院团委副书记、班级团支书等职务,她将这些经历视为自己精神上的明灯与财富,她从中切实体验到集体荣誉感。从事党团工作时,她能够看到自己平时易忽视的东西,关注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进步,开阔自己的视野,加深对国家、社会、个人间联系的体悟,同时拓展自我的精神追求与眼界格局。通过党团工作她对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感悟,并深入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何种使命与担当。
她深情而郑重地说,自己会一直以身作则,在未来从事教育事业时,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像自己曾经的老师那样,发挥人格魅力,以学识培育人,以品行感染人。她也将一直谨记国际翻译学院“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在研究生期间做好学生本分,多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以友善态度、自信风格与外国人交流,践行使命,体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