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翻译学院成功举办纪伯伦诞辰一百四十年暨《先知》问世一百年暨第二届新学科建设背景下一流阿拉伯语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为纪念伟大的黎巴嫩文学家、诗人、画家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诞辰一百四十年,及其著作《先知》问世一百年,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于6月1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纪伯伦诞辰一百四十年暨《先知》问世一百年学术研讨会”,同期还举行了“第二届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一流阿拉伯语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湜,约旦哈希姆王国文化部原部长、约旦大学原校长萨拉赫,黎巴嫩共和国驻华大使米莉娅·贾布尔,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丰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校长、浙江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周烈,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常晨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40余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纪伯伦及其文学作品、伟大思想的传播与影响进行总结回顾,并就纪伯伦作品的翻译、纪伯伦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会议开幕式和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阿拉伯语系系主任马妍哲主持。

(马妍哲教授主持开幕式)
谢湜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办学传统和阿拉伯语专业的发展情况,也阐释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和愿景,希望在中山大学的努力推动下,学校能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培养一流的、紧缺的高端复合型阿拉伯语人才,为推动中阿关系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萨拉赫先生首先对中山大学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提到,纪伯伦的作品功不可没地推动了人类思想和文明的发展,他提出的问题不局限于特定的国家、宗教或教派,而是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正是因为纪伯伦和一众阿拉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思想和作品,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如今天这般精彩纷呈。

(萨拉赫教授)
来自纪伯伦故乡的黎巴嫩大使米莉娅·贾布尔女士在致辞中强调了纪伯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并指出《先知》作为一部文学巨著,至今仍是一再重印的文学经典,在作者去世数年后仍被百万读者传阅,他作品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一直呼吁人们,为建立一个更加人道、宽容和充满爱的世界持续努力。

(米莉娅·贾布尔女士)
林丰民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在纪伯伦眼中,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跨越山海跨越国界,把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信仰的人们团结在一起,这与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和合”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林丰民教授)
周烈教授指出纪伯伦不仅是阿拉伯杰出文学家,更是世界杰出文学家,并表达了对纪伯伦深切的怀念、无限的敬重、深深的感激之情。周烈教授还指出,新文科建设为阿拉伯语一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周烈教授)
郭晓勇先生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和认识,并用他在黎巴嫩工作期间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纪伯伦作品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收到的广泛关注和赞誉。郭晓勇先生还在6月9日新华社发表的文章《天涯路远有知音》中讲述了黎巴嫩与中国,纪伯伦与冰心,以及文明交流互鉴的跨时空见证。

(郭晓勇先生)
常晨光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了本次研讨会对纪伯伦文学的研究、深入探讨高端复合型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路径,分享人才培养精英、推进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

(常晨光院长)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环节,来自北京大学的林丰民教授分享了纪伯伦研究的大数据分析,展示了国内纪伯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薛庆国教授讲述了阿拉伯文学中的道学思想,揭示了中国传统文明和重要思想在阿拉伯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邹兰芳教授对海湾地区文学评奖与现代文化建构进行阐述,诸位学者的发言都展现了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为文明互鉴做出的重要贡献。
下午,研讨会设立了“文学研讨会”和“教学研讨会”两个分会场。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阿拉伯作家协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及青年学者,从文学、翻译、历史、哲学、教学等角度对纪伯伦及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分享创新性的研究观点,并展开热烈而深入地交流研讨,碰撞出思想火花。

(会间交流)
本次研讨会从多学科、多维度总结了纪伯伦诞辰一百四十年、《先知》问世一百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纪伯伦文学作品及阿拉伯文学研究的整体成就、美学特征、传播价值深入探讨。研究纪伯伦,而不止步于纪伯伦;阅读《先知》,而不止步于《先知》。以纪伯伦为代表的众多阿拉伯文学家,用他们不朽的精彩作品将不同民族的思想与文学技巧相融合,以作品为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随着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交流,阿拉伯文学将会受到更多中国读者的喜爱,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

会后阿拉伯作协主席授予马妍哲教授荣誉证书,
以感谢其对阿拉伯语在中国的传播作出的重大贡献

(开幕式合照)

(线上开幕式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