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国际翻译学院学子在“我在战‘疫’中成长”大学生抗疫征文大赛中斩获佳绩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党委宣传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关于举办“我在战‘疫’中成长”大学生抗疫征文大赛的通知》(党宣〔2020〕7号),我校举办了“我在战‘疫’中成长”大学生抗疫征文大赛,我院学子在此大赛中斩获佳绩。
此大赛作品经学生投稿、培养单位初选、作品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0名,二等奖作品20名,三等奖作品30名,其中我院获奖学子作品共3名。
2018级西班牙语班陈洁琳 作品
《漫漫长夜,终将天明》获得一等奖
漫漫长夜,终将天明——防疫志愿者的高速入口值守记录
“我们来啦,大家辛苦了!”
这是封开这座小城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如此平凡的一天。清晨七点,G8高速省际检查站,东方的天空还盛着迷蒙混沌,路旁叫嚣了一晚的虫鸣疲累地偃息旗鼓,新一轮交班的志愿者们却精神抖擞地到达值守地点。在深夜冷风里持续“战斗”了六个小时的夜班值守志愿者换下红马甲,在口罩上方露出熬得微红的笑眼:“没事!接下来辛苦你们啦!”
这些和医警一同奋战的志愿者中,有各单位的基层工作者们,还有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招募来的在读医学生。他们戴着口罩看不见样貌,彼此素昧平生,可这一刻,他们并肩战斗在冷清又偏远的高速公路入口,怀抱同一份信心为着同一个目标——严防输入病例,守好高速这道关!
志愿者们每天的任务说不上困难,却极其关键:一人执笔一人手持测温枪,有序检查车辆并放行,记录往来车辆的出发地目的地、车载人员身份证号、体温等情况。“您好,请打开所有车窗,出示身份证。”“谢谢配合,一路平安!”是他们每天说得最多的话。
嗓子干疼、站久了腰酸背痛、口罩勒得耳朵生疼、车流密集时没时间上厕所、夜间的料峭山风和春季寒潮,更可怕的是对病毒传播的恐惧——这都是每一位志愿者值守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困难,可这一切都抵不上对抗疫胜利的信念。
2月1日上午9点,封开县教育第一幼儿园下发招募志愿者的紧急通知,不到三分钟便名额已满。无论是普通幼师还是行政人员,一行女将踊跃无畏地出征这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穿上志愿者的“战袍”,成为防疫突击队中的一员,勇敢投身到高速入口防疫的一线去。
她们说:“总要有人站出来做事的。守住了高速路口,才能避免病例从这里输入我们广东。”
封开县地处交通要塞,被称为广东“西大门”,途经的国道是物资运输、务工人员往返的重要通道。2月14日这天,疫情期间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如往常般车来车往,却扫不去昏黄路灯下的冷清与寂寥。恰逢寒潮来袭,气温倏然转凉,豆大的雨滴坠下来,冷风裹挟着地处山坳风口的检查站,志愿者头顶的帐篷被刮得四下摇晃。
瓢泼大雨来得突然,给值守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可是志愿者们没有轻言放弃,也没有诸多怨言,对入省的每一辆车进行严格的排查登记。大雨倾盆浇凉了单薄的雨衣,打湿了记录信息的登记簿,但心头那捧血却依然温热着。
这一夜过得尤其漫长,雨水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狂风肆虐下帐篷支架几度摇摇欲坠,但车流湍涌不断,她们手上的工作便一刻不得停,耐心又仔细地登记好所有信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拦截隔离作进一步观察。被问及“害怕吗”,她们说:“不怕,这时候更要打起精神来。我们是共产党员,应该做到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
值守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不少惊险时刻,异常的体热高温总是让所有志愿者都捏了一把汗。
2月16日的早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辆从广西进入广东境内的轿车司机被红外测温枪测出37.8℃的高温,重复几次后仍是如此。按照规定,体温超过37.3℃者必须进行复检,由志愿者引导司机将汽车开往一旁的防疫复检处,由专业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检查。好在这位司机只是由于车内暖气温度过高,开窗通风一会儿之后体温恢复正常,在场的工作人员们才松了口气。
这样的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机械重复的检查工作不免使人感到疲倦,可她们说:“不麻烦,测记温度辛苦一点是小事,可疫情传播是大事啊!我们也是封开人,为家乡做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3月1日晚七点,夜幕降临,路灯照常亮起,志愿者们站好最后一班岗,疫情值守的志愿任务到此结束。大家向留守的民警和医护人员们挥手道别,我们愿一道相信,漫漫长夜过后,我们终将迎来光辉的天明。
2018级阿拉伯语班宋海莹 作品
《一碗清汤面》获得二等奖
一碗清汤面
这是我作为社区志愿者在这个执勤点的第十一天。
太阳被高楼切割成破碎的形状,光线从高楼背后挤出来,蔓延到高楼间的狭窄的天空里。高压线把视野切割成若干不规则的小块。消毒车驶过,白色的雾状颗粒一下子把街道填满,冷冷清清,一言不发。
黄昏时候的城市带着一种衰败的美感,消毒车,救护车,巡逻车地穿梭更像一场超时空的末日演习,我是这条街道里,唯一的移动黑点。
绝对的安静里视线是有声音的,我侧过头,看见封锁线外有人在张望,穿着短款棉衣的中年男子,带着口罩,神情犹豫,我见过不少求助社区服务的人,于是主动走过去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他忸怩着开口,如果不是街道足够安静,我怀疑他的声音会被泥土一个个吃掉。他嗫嚅着解释,他是外乡人,带着妻子来看病,碰上疫情所有的饭店都关门了,他妻子有十几天没有进食了,就想着吃碗面条,可是他走遍这条街都没有买到······
他断续的说:您说这个事······怎么就这么难······就一碗面,就是到处都没有······就一碗面······
我仔细地打量了他一下,深蓝色的棉衣,神情憔悴。
太阳快落山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在抓紧时间汲取最后一点温度,风撩起行道树的叶子,我拿出手机打电话给妈妈,请她煮一碗面。
妈妈立马下楼问了那个大叔他妻子的病情和忌口,风风火火的回家煮面去了。
我隔着封锁线邀请大叔到执勤点坐着等一会,大叔依着行道树腼腆的拒绝了,我不太擅长处理这种情况,一时陷入了沉默。阳光把影子拉长,我看见大叔的手动了动,我扭头一看,大叔微微侧过身,用手胡乱地抹了把眼泪,我捏了捏手中的纸巾,心想用脏手接触眼睛有感染风险,但是递纸好像又有点伤自尊,一时头疼不已。
还好妈妈提着面风风火火的来了,我隔着透明饭盒看了眼,清的汤,白的面,青的叶。大叔正准备感谢,妈妈已经催着他快走,不然到医院面就凉了。
我看着深蓝色的棉衣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妈妈也已经回家了,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好像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错觉,只有手里被捏成一团的纸告诉我刚才的眼泪是真的。
我一向自诩可以用最精准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情感,但是这个时候,面对安静的城市,一切的语言都变得贫穷起来,心中的涩意真实的搅动五脏六腑,黑暗铺天盖地而来,太阳落山了。风有点大,卷起路上的灰尘。我裹紧衣服。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外人看到湖北的新闻或许能够保持客观,但是一旦你成为新闻的主角,就会知道这背后血淋淋的现实。只是一碗面,就值得一滴真情实感的眼泪。灾难有一千种样子,普通人只能相拥取暖。
夜色渐浓,没有灯。就像回到了最初的混沌,万物初生。其实我很喜欢路灯,暖黄色的光落到手上可能是丝绒般的质感,让人觉得有人在乎,有人在等。
回到家,窗台晒着水灵灵的萝卜,是贵州人民从地里拔了就装车拖到湖北的,带着泥土的芬芳,吃到嘴里清甜。透过窗台,我看着夜色浓郁的窗外,公交车站台孤单的发光广告牌。
灯会一盏一盏被点亮,那个站台也会再次挤满人,那碗面,应该味道不错吧?
2019级英语C班任婉婷 作品
《你们的眼,我们的光——我在战“疫”中成长》获得三等奖
你们的眼,我们的光——我在战“疫”中成长
朋友,
你有多久没有用心看一双陌生的眼睛?
你有多久没有为他人的坚守流下感动的泪水?
你有多久没有细细品味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归属感?
疫情当前,无数口罩英雄挺身而出,共克时艰。他们的眼睛里,装着的是太多心酸与倔强的故事,他们的坚守中,彰显的是以小我顾大我,以小家护大家的魄力与担当。口罩遮住的是他们的脸庞,遮不住的,是那双双真挚、热情的眼眸。
那双真挚、热情的眼眸啊,为我点亮了今年的春运返程路,格外香甜与温暖。
那天,天刚放亮,我们便紧赶慢赶到了高速路口。红色帐篷下,一位中年女交警伫立在夹杂着浓重水汽的冷风中,黑色的长装羽绒将其裹得紧紧的,也许在这荒无人烟的高速路口,这是她唯一的慰藉与温暖。帐篷下的黄灯孤零零地亮着,孤灯盏影下,她显得格外的渺小与寂寞。我们的车越走越近,她伸手示意我们停下。我看着她出了神,一举一动,陌生又熟悉。她朝我走来,样子逐渐清晰。我看见几丝银发倔强地从她的军帽里挣脱出来,在寒风中肆意飞舞,那是对什么的抵抗呢?越来越近,她温暖的气息滑进我的鼻腔,我轻轻闭上双眼,在脑海里勾画她的形象。
体温计“滴”了一声。我忽地睁开眼睛,在她拿开体温计的一瞬间,我们四目相接,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温暖邂逅。我撞见的,是在白色口罩遮盖和飞舞银发骚乱下拼命想要发光却又抵挡不住血丝撕扯、冷风灌入的疲惫却又坚定的目光。这束光分明是在告诉我,她经历了多少心酸与抉择,是多么大的勇气与毅力才能支撑她挺过这日日夜夜的守候。也许一天天空飘过一片孤单的云彩,她会想起远方的温暖,两眼汪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前线还是基层,在抗疫的特殊关头,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为我们负重前行。
湖北日报上曾用这样一首小诗来赞美坚守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
隔离病房里,
方舱医院中,
白衣战士冲锋前线,
与病毒贴身搏斗,
带给我们战胜疫魔的力量与信心。
他们那一双双眼睛,
闪着这座城里最亮的光。
“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我记住了你的眼。”“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幸福的中国人啊,我们一直被爱着,一直被一双双深沉的眼眸温情注视。
他们是医护人员,盯着输液管的眼睛,永远写满关怀与希望;他们是路口的交警叔叔,彻日守候,温暖你我严厉的叮咛掩盖不住他们眼里的温柔似水;他们是一支支医疗队伍,背井离乡,驰援一线,当他们的目光在机场相接,那是同样的深切与理解,他们知道,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快递小哥,手握把手,眼看前方,带着喷香的食物出发,简单的守候,就是不能饿着每一张疲惫的肚子;他们是清洁工人,是物资搬运者,是出租车司机……他们以铮铮铁骨,守护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他们用铁血青春,书写人类历史的伟大进程。
“体温正常。”女交警亲切的话语在我耳边模糊响起。我从沉思中清醒过来,那双布满血丝的双眼早已挪开,专心于一张字迹工整的白色纸张。这瞬间,我感到了一丝冰凉,那是眼泪蒸发的缘故。
此时,她留给我的,已是一个坚挺的背影。我们越走越远,那背影却愈发高大直挺。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很多英雄其实不需要名字,但我懂得她的守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谢谢您,亲爱的交警阿姨,您的守候,让病中的中国大地春暖花开,温情四溢。
千千万万口罩英雄负重前行,为我们带来岁月静好。温暖从何而来?归属感从何而来?这场战疫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你们的眼,我们的光,你们的坚守,我们的依靠,这就是我们必将胜利的底气。